查看原文
其他

北京线下场纪实:一次新奇性搜索的伟大实验

赵丹喵 爱予星球 2024-04-06


1 决定开始办线下,居然是跟李奕的一个电话



对于办百人线下分享会这事,自从看到李奕开始做,我就动心很久了,但又一直有种隐约的恐惧感。

直到有一天李奕跟我说,想跟我打个电话,问问怎么办盐湖城那种线下的深度活动(见《我们办了一场好奇妙的线下活动》)。她正好要去肯尼亚带一个birthday trip的十几人的团,想在旅行之余创造一些深度连接。

我跟李奕这场连接巧合、顺利、时机合适到像奇迹一样。因为我正好想向她请教,怎么办那种线下几百人的大活动!于是我们迅速约好了时间,进行了一场快速的技能交换。

我跟李奕说,线下的深度场域其实很好建立,由一个人的真诚和打开开始,让每个人都均匀的被看到和被听到,很快大家就进入状态了。我们聊了半个小时后,换我抓住李奕问,线下几百人的活动呢?到底怎么做的?

李奕哈哈大笑——那个超简单啊!就是大家来听我bla bla bla。她语气中的轻松随意让我有点不可置信,但她确实在几句话之中打消了我的所有顾虑。在她看来,这种几个小时的百人线下,比一个好几天的深度旅行团容易多了。只需要找个场地,准备一些故事,几个小时就可以结束。的确,不需要安排旅行计划、不需要准备食宿、不需要设计好几天的从早到晚的活动……好像,真的就是给大家“讲一场”就行了?

在李奕的鼓励下,我决定勇敢尝试一把。正好那几天在看《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》这本书(见《人生可能其实真的不存在目标这回事》),觉得我来给几百人“讲一场”这种事,也算是一个新奇性搜索吧!无论如何,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尝试。

(还真的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)


2 场地真的自己出现了!



跟李奕打完电话的晚上,我就选好了两个星期后的一个周日,在北京做第一场线下分享。第二天白天做好了海报,在公众号发了出去。一开始先是做了一个石墨文档表单,收集这个时间有多少人来、对地点的偏好、能否接受场地费等等。表单在一天内收集到了380多份,都是有意向来参加的,于是就开始紧锣密鼓的找场地了。

找场地这件事,我本来也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。跟李奕打电话时,我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。李奕还是一如即往的轻松,说她每次办线下时,都有人自发的帮忙找场地,最后都很顺利的找到了。

我心里对于“场地自己出现”这种事还是有些怀疑。不过还是把场地求助的信号发了出去,有一些人联系到我,有些无疾而终,最后社群小伙伴sophie紫紫,一个在我眼里“神通广大”的人(因为之前我们小程序开发人员也是她帮忙找到的),帮我联系到了一个在东城区禄米仓胡同里的一个民国小楼,古色古香、宽敞明亮的建筑,看起来很专业的园方团队,价格也非常合适。

(最终的场地,古色古香的民国小楼报告厅)

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场地最多能坐120多个人,但线下报了有300多人。抱着想让尽量多人来参加的想法,我还是想继续寻觅一下。因为每个人打算最多收¥50的场地费,预算也有限,找了一圈发现选项真的不多。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,想在二环内交通方便的地方找到能容纳300人,还在我们预算之内的场地,有点撞大运的意思了。

也说我们运气好,有一天跟朋友约了喝咖啡,在前门附近的一个胡同里,我中途上厕所的时候,正好瞄见后院有一个巨大的厂房,古典大气,一看就是用来办活动的。问了问店长,说容纳300人没问题。我一下子激动不已——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“场地自己出现”?

可接下来,命运的难题来了。这个场地的价格基本卡在我的预算边上,也就是要正正好好有300人买票,才能不亏本。我心里开始打鼓,虽然有300多个人填了表单,但是能有300个人真的付钱吗?给300多个人“讲一场”,这事儿本来对我还是有些压力的,不想让自己还要背负着卖票吆喝和营销的压力,每天盯着有没有卖到300张票。可我心里又有一个“想让大家都能来”的执念,于是就在这两个选择里面卡住了。

当时我甚至有些懊恼。李奕在北京也是只找到了70多个人的场地,我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这种选择?是不是我想要的太多了?

后来还是YC点醒了我,他说民国小楼那个场地,你讲两场不就可以了,反正场地费都一样。我眼睛刷一下就亮了——辛苦这种事,我是不怕的,讲两场就能有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,确实没啥问题啊!

最后证明,讲两场这个选择真的太明智,太明智了。真的是冥冥之中啊。宇宙为我安排好了考验,也在每个转角备下了礼物。

(第二场的大合影!)


3 天赋与使命探索,就你了



决定讲两场之后,我们去民国小楼看了一次,见了负责人,定下来这个场地开始走合同流程。我也在报名app上注册好了账号,准备开始卖票。卖票的过程极其顺利,基本报名通知发出去后1个小时之内第一场就报满了。本着“第一场都报不满就不开第二场了的”想法,加场的消息隔了一天才放出去,同样一个小时内就售罄了。

我心里有底了。观众已就绪,就看我了。

可是,讲啥呢?

在报名时,我有让每个人都写一下想听我讲什么,也可以直接提一个问题。收集上来的问卷里,有很多人好奇我辞职开始做爱予星球的故事,也出现了“天赋与使命”和“金钱议题”这个高频词汇。“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与使命,这个命题可以说是我已经问了自己七八年了,在决定放弃律师身份开始自己做点事情时,对失去稳定收入的恐惧也困扰过我,于是我很快决定,就讲它了!

这时距离线下活动那天,还有10天左右。我倒是真的没有特别紧张。一方面对自己的即兴演讲(也就是话唠能力)很自信,曾跟YC戏称能让我的嘴卡壳的事不存在。另一方面,这个话题的确我还是有很多思考可以分享的,只是如何浓缩一下的问题。

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,大脑慢慢就形成了一个理论框架。我把“天赋与使命”探索分为了三个人生阶段,0-20岁的“目标时期”20-35岁的“困与破时期”35岁之后的“自洽时期”。年龄分层只是作为一个大概的理解不同阶段的节点,用来让大家印证自己的人生状态。同时,“社会标准”和“金钱标准”作为影响人生选择的两个维度,在每个阶段都展示出了量子纠缠一般的围城关系,将人牢牢困在不理想的生命状态里。

如何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,我设计了一个现场“擦掉框框”的桥段,自信应该还是效果不错。最后话题可以回到向内探索这个点上,提出“觉察自己的思想和信念”以及“新奇性搜索”的两个落地方法。

(白板是我的好朋友,现场咔咔一顿写)

我对这套理论模型还是有信心的。自以为应该比较一针见血、容易理解,又能让大部分人找到共鸣和方向。

可临到要分享的前一天,我又开始不自信了。


4 “我不够好”的信念,就像个鬼魂一样



我最近几年一直有点排斥自己“大讲特讲”的一面。

大概是我热爱输出和表达,又只看得到自己,在人际交往里常常不顾别人的感受开始“大讲特讲”。自己内心有了觉察和改变后,这几年我更享受和滋养的人际交往状态,是我去倾听、感受和提问。在“看见”别人的时候,我真正觉得舒适和放松,不会担心自己表现如何、是否被接纳。

这份内在的矛盾和对自我特性微妙的排斥,在很多小事上都能体现。比如说爱予星球社群成立很久,我一直没想到可以设计课程这么明显的思路,下意识觉得谁会想来“上课”呢。直到社群里呼声越来越高,加上学习非暴力沟通大有收获,我才开始在群里每隔一两周给大家上《非暴力沟通》系列课。还有我对直播这件事又爱又恨,直播整体上我可以讲的很开心,可以结束后又充满了自我批判和自我怀疑,就怕自己说的不好听、对人家没收获。

这次办线下,我发现我最大的卡点是——觉得自己不够轻松幽默。可能因为我准备的内容本来就比较理论和抽象,我好怕看到自己像个咄咄逼人的布道者一样,去给别人“上课”,所以在周六晚上一直绞尽脑汁到凌晨,我怎么才能轻松幽默一点?我要不要写个开场的段子?是不是可以恶补一下脱口秀的技巧?

怎么说呢,也许当我开始为自己不够“轻松幽默”而紧张时,我就离轻松幽默的状态越来越远了。

这份隐隐的担忧一直持续到周日的分享会。


5 分享会的第一场,我差点被问倒了



1点半正式开始,可1点人就已经坐满了一半,我不想让大家干等着于是跑出去互动,也许大家也有点紧张,抛了几个问题后回应寥寥。我开始邀请大家跟我提问,回答了几个问题后我们中场休息一会儿。YC说你回答这些问题好严肃,我说我也发现了,好像我总是能扯到人生啊价值啊使命啊这些高大上的词汇里,我可咋整啊?我俩面面相觑半天也没结果,最后我只能回去鼓励大家,可以跟旁边人做做自我介绍,认识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呀,我们轻松一点。

就这样混杂着一些困惑和不安,1点半到了。我开始讲我准备好的内容。确实效果不错,大家听的都很专注。我对于输出思考模型这件事本身还是很流畅的,时间和节奏都把握的刚刚好,准备好的内容也都比较完整顺利的展现了出去。

一个小时很快过去,我们休息了一下之后,来到了提问时间。提一个问题就有点“挑战”,提问的女生一上来就说,也许我这个问题有点冒犯。问完之后,我确实感受到了自己身体里巨大的紧张,好像一柄大锤捶在了肚子上。

我脑子里想着,完了,一定是我不够“轻松幽默”,一定是我太咄咄逼人的输出观点了,人家才接受不了。我甚至幻想出自己被问到不知如何回答,从此自信全无的画面。不过就向前面说的我“嘴比脑子快”,我还是继续和她互动,试图理解她的问题背后,真正的困惑到底是什么?

这大半年做社群的经验,确实为我积攒了不少与人互动的经验。很多时候人们问出的问题,往往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困惑,或者一些让他们产生抗拒的信念。我努力在冰川之下找到一些可以流动起来的活水,创造思想的连接。几个来回后,我想我明白了她在问什么,引用了之前带星球小伙伴做过的“影响圈与关注圈”模型(见《一个可以解决所有烦恼的思维框架》),我回复完之后,看到她点点头表示满意,我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之后的几个问题都比较顺利。有人说这套思考模型很受益,想问我具体落地实践的方法。有人刚从内观营出来,问我“热爱”与“贪爱”的区别,也是我思考过很多次的问题。最后一位发言的女生说她没有问题,只是想表达对我的欣赏和喜欢。

可这些对我来说,还不够。我还是觉得,我应该讲的不够好。


6 第一场结束后,我情绪崩溃了



也许是经过第一个问题创造的紧张,即使后面的问答都比较顺利,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,担心自己的输出毫无价值。第一场最后大合影,我们正式结束后,有很多人围上来跟我说话,拿《不负热爱》找我签名,跟我合影。这些扑面而来的喜爱让我有点害羞,心里也有个小朋友在敲着我的头说:喂,你哪里值得这些喜欢?

(还有小伙伴给我送花!)

然后有人拍我肩膀,我回头去看,居然是星球的小伙伴桃子。桃子从1月份无限游戏工作坊就一直陪着我们,参加群里的第一期书写营,跟我们做过深度对话,我俩加了微信,没事就聊聊天。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见面,应该是桃子特地从天津赶过来。

看到桃子的一瞬间,我不知道哪根筋被触到了,眼泪夺眶而出。看到她很开心,第一次见面就仿佛认识很多年的朋友一样,我也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那份对我的绝对包容和接纳。担心我把桃子吓到了,我们抱了一会后我就努力收束情绪。后来还有两位星球的小伙伴park和凹呜来跟我打招呼,我之前都跟她们做过深度对话,也是老熟人了。

(和两位星球小伙伴的合影)

我发现我在面对一群“陌生人”大讲特讲后,面临那份“我不被喜欢”的恐惧,再见到星球里这些代表着“绝对接纳”的伙伴们,那种一下子放松下来,想被温暖的接住和抱抱的感觉,真的会让我情绪失控

第一场的人陆陆续续离开后,我回到后台,看到YC和妈妈。妈妈这次也陪我来了现场。我到后台一见到她就抱着妈妈哭了起来,一边哭一边说——我觉得我讲的不好……妈妈和YC赶忙在旁边安慰我,柔声说着,你哪里讲的不好了,你看大家多喜欢你,你讲了那么久都没人走呢!我妈哭笑不得地说,你怎么还是像个小孩子一样。

我想如果是四五年前的我,担心自己不被喜欢、不被接受,也不敢如此释放脆弱,可能会变本加厉的更想要控制局面。起码现在,我百分百承认我就是一个害怕自己不被喜欢的爱哭鬼,在熟悉的人面前,我不必伪装成任何样子,我就是可以放肆的哭哭,承认我的害怕和弱小

眼泪是多么美好的生命礼物啊!起码,它让我真实的看到自己。


7 最终,还是要自己相信自己啊



中场休息的两个小时,我们仨去胡同门口的饺子馆吃饭。尽管妈妈和YC一直在安慰我,我还是觉得心里乱得很。甚至冒出了直接取消下一场,回到家躲起来从此再也不办线下的可怕想法。胸口堵得很,有一些细小的血管又麻又痒,一股能量左冲右突出不去。

好在经过多年的内观练习,我对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觉察极其敏锐。在这个节骨眼上,那些念头就像一个又一个试图吸引我、勾搭我的妖怪,包装成各种形状,背后都可能是情绪陷阱。

我是不是不应该这么严肃啊,灌输观点多让人讨厌啊。” 这种自我批判的想法毫无用处,只会让我当下更加紧张难受。

下一场必须得活泼一点啊,我得想想办法。” 进入了具体解决问题的阶段,但我陷在情绪里,什么灵感也没有,要先好好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啊。

我现在好难受啊,我会不会走不出来了啊,我会不会就被这种自我厌恶的情绪吞掉了,这些情绪影响我办下一场怎么办……” 进一步的对情绪的不接纳和对未来的担忧,这种还是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的想法。

为什么李奕办线下就那么轻松,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?果然跟她比起来我还是很弱啊。” 拿自己跟别人比较,然后论证自己不行,批判自己打压自己,只会让情绪更糟糕啊。

你管那么多干啥呢?最后一场讲完就回家,爱咋咋地。你管底下这些人喜不喜欢你呢,就拿他们都当土豆大白菜,讲完就拉倒。回家之后你就可以好好吃一顿好好放松下了,一切都结束啦哇咔咔!!” 咦?这个念头一出来,胸口一下子就松掉了。

我找到了我的宝藏念头。

觉察着自己身体的变化,我短暂的冥想了一会儿。回到呼吸,回到身体。负面的评判念头一出来,就让他们溜走,不去关注,不去停留。我渐渐平静了下来,头脑和心都变得明亮。我唯一不停在跟自己说的一件事就是,讲完这场你就回家了,讲完就好。

我下定决心不能让这些破想法折磨自己。

我控制不了下一场情况如何,我控制不了自己一会儿紧不紧张,我甚至也没办法控制自己这一刻的情绪。但我能控制自己在当下这一刻,去关注怎样的想法。

想让我陷入自我批判,没门儿!


8 放下对自己的评判后,我又活过来了



我是不知道自己这两年身上发生了什么魔法,但总之“控制念头”这一套对我很有用。尤其是当我凭借身体的敏锐,识别到在当下那一刻,最能让我缓解压力的念头,并不断跟自己重复那个念头之后,这些念头的巨大力量,往往能让我看到自己状态奇迹一般的改变。

距离第二场分享会还有45分钟,我开始不断跟自己说“讲完这场就回家了”,然后该喝水喝水,该玩手机玩手机,该补觉补觉。我能觉察到身体越来越放松,沉甸甸的甚至睡着了一会儿。

忽然一瞬间,一个灵感来到了我脑子里,下一场我知道怎么活跃气氛了!

我想到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,虽然提前没准备,不过可以拿后台的一个抱枕当道具。音乐停止时,拿着抱枕的幸运儿站起来做个自我介绍。这个可爱的灵感让我一下子勾起了嘴角,我兴冲冲去找YC汇报,他也觉得有戏。源源不断的想法冒了出来,我说也许我可以这场多邀请大家分享,甚至现场带个冥想,让大家说说自己看到的“第三阶段”的画面。

(第二场状态大提升!如今想想,没去订那个能容纳300人的场地,真的是冥冥之中最幸运的选择。如果只讲一场就回家了,我大概率会陷在“我不够好”的念头里面,没办法立刻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改变。)

这些灵感又一下子给了我巨大的鼓励,我感觉身体里的阴霾抑郁一扫而空,我又活过来了。人陆陆续续的坐满了,我开始带击鼓传花的游戏,果然大家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放松,在一些小伙伴做自我介绍的时候,现场的笑声也多了起来。我也更加放松了,开始讲“天赋与使命”的三个阶段时,自然而然地,互动和向大家提问的灵感就冒了出来。

第二场有更多的小伙伴此起彼伏的举手站起来发言,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。现场旺盛的表达欲让我一下子放松了下来,倾听他人的故事让我找到了最滋养、最安全的感觉,我发现我的思路也更活跃,状态也更加打开了。中间有一位小伙伴分享到自己想到放弃医学院,很怕会让父母伤心的时候。我接着分享了这次回国以来,看到爸爸妈妈对我态度的转变,对我选择这条人生道路巨大的支持,一股酸楚梗在喉头,我又一次在台前泪奔了。现场响起掌声,有人来给我递纸巾,我说我无比感激爸爸妈妈现在对我的接纳,真心的。
第二场顺利的结束了。站起来分享生命故事的几位小伙伴,都完美印证了“天赋与使命”三个阶段的模型,甚至补充很多如何落地觉察,一点点找到自我的细节。我感觉这些人就像是宇宙送给我的礼物,无形之中创造了搭配完美的互动,为我偏理论的分享补充了最好的生命实例

(特别感谢每一个站起来分享的小伙伴)

9 一天站了4个多小时,我居然还是活力满满



第二场结束,跟最后几位来聊天拍照的朋友道别后,我和妈妈YC一起打车回家了,爸爸在家做好了饭等我们。我嘴皮子有点累,但心里充满了喜悦和快乐。

我发现“在现场调度观众”这个事儿是有技巧的,而我其实有一定的天赋。我很能觉察出现场的情绪气氛,会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情,所以当我放松去观察、去伸出触角连接大家时,我能很自然的想到用什么办法来带热场子。

我发现我真的能够在上百人的现场创造一个敞开分享,彼此倾听的场域。也许是我个人的气场,也许是大家对爱予星球的支持和认可,现场举手发言的踊跃和发言的质量远超我预期。也就是说,这种线下活动真的很赋能,让我们深度连接彼此,去了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

我发现我的即兴演讲和现场互动的能力是没问题的。我不害怕在大家面前说话,我可以在上百人目光的注视下依然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。两次讲完后,我已经对于如何把握演讲的节奏、停顿、语言、效果有了一些想法。演讲的技巧也是可以在练习中不断变化的,包括我一直渴望的“轻松幽默”,只要不断的观察和练习,我总会越来越好的。

我发现我很享受为大家创造这样一个倾听和互动的场域。当我像一个魔法师一样,用我的真诚和打开,以及我设计出来的互动游戏,让每个人都越来越快乐、放松、愿意表达和连接彼此时,我会感到无比的欣喜,也非常认可自己存在的价值。

回家吃晚饭,跟爸爸妈妈聊了会儿天,我们睡前还跟阿菜乐乐和坤哥Effie打了一场六个人的电话。爱予星球是我们六个人心血的结晶,这场线下“新奇性搜索”对我个人,和对星球未来的发展方向都至关重要。

这场电话也出奇的顺利,我先是叽叽喳喳讲了自己这一下午的情绪起伏,不出所料在大家的爱之注视下又嘤嘤嘤的哭了一会儿。然后我们聊到了线下这种深度连接和社交场域,对爱予星球的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。每个人的思路都空前的活跃,我们都隐隐的感觉到,这次“新奇性搜索”,真的像那本书一样,碰撞出了一个伟大的踏脚石

如果以后有机会写爱予星球的创业自传,这次尝试、这个夜晚、以及我们碰撞过之后找到的星球的新的发展道路,一定能载入史册。


10 下一站——8月19日,上海!



北京线下百人活动的“新奇性搜索”,对我个人、对爱予星球和对社群小伙伴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,于是,我们要把它继续延续下去啦!

下一站,8月19日星期六,我会在上海再举办一次分享会。有了北京场的经验,我对上海这场如何做有了很多新的想法。比如说可能会根据北京场的反馈,更多分享我自己的生命故事,可能会现场创造一些小游戏让大家连接彼此,可能会鼓励更多的参与者也上台来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……

这一次上海场,我也大胆向星球小伙伴发起求助,争取到了4位爱予星球社群小伙伴的地面支持!有了人手支持,我们一定会把这场活动办的更好玩,更有趣,也能请来专业的摄影摄像团队,为大家留下更多的照片和视频纪念。这个时间来不了的朋友们也别难过,如果技术允许,我们可能会开一个直播,把现场的活动同步直播到爱予星球的视频号上。

如果你感兴趣来8月19日在上海的活动,请先扫码填写下面的问卷。这有助于我们统计人数,寻找合适的场地,问卷里一些对于流程的问题,也能帮我收集大家的兴趣,把活动打造的更加有趣有料,所以拜托有意向来上海场的朋友们——扫码填一下啦!

扫描报名

丹喵上海线下分享会!



8月19日上海


 ·END· 


「爱予星球」🌏 社群畅快报名啦!

社群介绍长文戳这里

 费用 💰2499/年

· 扫码支付年票,登陆星球,和我们一起玩耍呀 ·

↓↓↓


爱予文章库


01

大框架和方法论系列

如何从有限游戏到无限游戏?

人生六个需求层次,从自我走向世界

人际关系四种基础模型,付出给予动态平衡

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义:关注需求,创造连接

原生家庭的四个阶段,从课题分离到养育自己

人生不需要目标,记住新奇性搜索就够了

02

自我成长干货引路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:课题分离到底是啥?

- 用好四重人格感知力,从小我到高我

情绪觉察实战演习,深入头脑限制性信念

改变自我行动力:如何为自己制定承诺?

影响圈与关注圈,把握当下的思维框架

创作力的进化指南,从流动到跃迁

深度连接的基础魔法:三重境界的倾听

03

主理人生命故事

丹喵:离开纽约这五个月

丹喵: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

丹喵:我做了一场人际关系探索实验

- 丹喵:爱予星球诞生记

丹喵:卖掉新泽西的房子去旅居

乐之:我不想再习惯优秀了

乐之:辞职去学甜点,黄油是自由的味道

Effie:当我把工作变成创造性的生命洪流

YC: 在纽约做投资分析师的那几年

04

十日内观全系列

美国特拉华州,第一次十日内观体验手记

墨西哥,第二次十日内观故事

都江堰,第一次十日内观播客访谈

观呼吸基础指南

05

爱予社群伙伴生命故事

南瓜:辞职后,我不用再着急去哪了

晓庆:当我走上爱的英雄之旅

竹石:妈妈离世后,我重新思考死亡

- 蓬蓬:离开北京去大理,一切重新开始

Adria: 上海那场暴雨过后,我们在天台跳舞

doudou:所有你走过的路,都不会白走

阿萱:26岁重启人生,我找到了我的天命事业

06

轻松一刻:读书、游记与随笔

- 《约翰.克里斯朵夫》by罗曼.罗兰

《创造自然》亚历山大.洪堡的生命故事

《灵感、创造力与系统革新》创造力改变世界

墨西哥冲浪手记,蓝色海岸下的正午阳光

改变创作思路,打完坐后福至心灵的时刻

- 东京三日,别开生面的线上生日宴

函馆一周,随缘旅途中的奇迹

就是这些书,伴随我度过的低谷期的两年

- 爱予星球的第一次线下见面发生啦!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